电影《桃花泣血记(1931)》深度解读鉴赏
电影《桃花泣血记》是中国早期剧情默片的一部优秀作品,同时也是联华影业公司继《古都春梦》《野草闲花》之后“复兴国片”运动的又一力作该片在取材和情节的建构上,颇具好莱坞商业电影的风格,讲述的是一个富家子与贫家女相恋而又受阻于门第观念不得相爱相守的老套爱情悲剧故事。但是影片的不俗之处在于,在当时特定的民国初期社会伦理道德观念还不够开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讲述这样的提倡门第放开、爱情平等的故事还是具有积极的启蒙与警世作用。尤其值得欣赏的是,在题材相对大胆、主题开明的同时,其艺术表现手法更是别具特色和新意,相对于明星公司的“旧派”艺术表现风格,该片具有明显的“新派”特色。该片的导演是摄影师出身的卜万苍,他是中国早期默片创作乃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声影片创作的杰出导演,其较有影响的作品有:《人心》《玉洁冰清》《挂名夫妻》《美人关》《恋爱与义务》《母性之光》《三个摩登女性》《木兰从军》《国魂》等。他在40多年的电影艺术生涯中,共编导拍摄了90多部影片,其中有些作品不但在当时震动了中国影坛,而且近些年伴随着对中国电影早期创作的发掘发现与研究回顾,我国在国外举办“中国电影回顾展”时,他也被国际友人誉为“中国电影的瑰宝”《桃花泣血记》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是万苍与阮玲玉的又一次合作,前次合作是1926年的《挂名夫妻》。导深知镜像语言对于一部电影的意义,因此,在那个以定格长镜头为主基调的早期电影年代,他在片中对于各种镜头语言、构图、转场都做了较为精心的安排,使整个影片在镜像上较之传统影片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尤其是在很多细节处理上显得更加细腻独到。
影片一开始就是从右至左、又从左至右的大全景移动,展现的是金家牧场上的牛群点点,视野开阔,然后一系列的中近景和大全景简洁交代了牧场遭劫、陆起女儿出生、陆起带人赶走劫贼等事件,尤其是陆起带人和劫贼们搏斗的片段,用了2分10秒左右的镜头语言,非常完整地采用了全景一中景一近景一特写一中景等一系列的蒙太奇手法,张弛有致地展现了场面和人物。导十分善于表现乡村生活,该片以乡村为背景,是一部纯粹中国色彩的影片。联华管理者罗明佑大力提倡“国片复兴”,因此对之十分赏识,罗在《桃花泣血记弁言》中曾说“国片编制,情节景物,多被欧化,识者讥之久矣,然而积重难返。本片欲一除旧习情事景物,处处皆以表现我民族之颜色,如西服器用,皆被废除,与此一端,可见其意。
影片最为突出的镜像手法就是借鉴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表达手法,对桃花、桃树、桃林加以渲染与表现,它非常自然地将桃花与少女琳姑的命运紧密映照,使得影片具有了穿越镜像的诗意与美丽。影片一开始,家的佃户陆起喜得一女,取名琳姑,一家三口耕作放牧,尽享田园之乐。每到黄昏时刻,放牧归来的陆起便赶着牛车去接在田里背着女儿耕作的妻子。这时的远景镜头运用,全方位地对影片环境进行交代:回家的路上,经过一片怒放的桃花林,女儿琳姑忽然哭闹不休。这时,镜头第一次给桃花一个特写镜头,在春风中的桃花正含笑绽放。父亲顺手折了一枝桃花,逗弄女儿,母亲怀里的琳姑看见桃花竟然停止了哭闹。桃花与女孩的微笑辉映,预示着女孩像桃花一样美丽但也颇具悲情的人生传奇从此开始。回家后,母亲把这枝桃花栽种在家门前,希望琳姑能像花枝一样茁壮长大。琳姑真的随门前的桃树一同长大,当满树桃花怒放时,琳姑也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丽少女。
女主角琳姑的扮演者阮玲玉身穿土布衣,包花头巾,举手投足间透着清新自然的美。这时的德恩少爷也长大了,当他随母亲再次来到乡下,曾经两小无猜的儿时伙伴,这时面对的是:一个乡下佃户家的女儿和一个富家公子之间身份门第的悬殊。当德恩被琳姑不同于城里姑娘的清丽脱俗吸引时,琳姑也最终在几番的犹豫彷徨中接受了少爷天真而炽热的爱情。其中桃花、桃树、桃林在该情节中又起到了渲染气氛与情境的诗意作用,在一片烂漫盛开的桃林之中,年轻的少爷与天真的琳姑沐浴在爱情之中,笑得很灿烂,桃花的特写镜头也是开到了极致的桃花,桃花是他们美好爱情的象征与见证。当一连串的事件发生后,德恩隐匿琳姑私自同居被双方家长发现、琳姑被迫离开、琳姑母亲病逝、琳姑父亲因女儿不被金夫人承认忿而打算离开金家庄园、为了保卫金家庄园陆起被劫贼弄瞎了双眼、陆起和琳姑离开庄园后无以为生、为了生活琳姑被迫打算出卖自己…此时各种矛盾和纠葛发展到了最激化,万念俱灰的琳姑神情恍惚,但是冥冥中仿佛被人牵引似的,她又来到那片曾经与少爷热恋的桃树林,只是桃花依旧绚丽绽放,而昔日的爱情却早已是物是人非。在琳姑的脸上出现了痛苦、怨恨、无助、绝望、彷徨的各种表情,最终变成疯狂的哭喊与奔跑。桃花在琳姑的手中被揉碎就像命运和现实将琳姑的心撕得粉碎。
该片和早期默片的其他作品相比,大量实景镜头的运用是其突出特色,比如影片一开始牧场长镜头的运用、陆起一家三口远远坐着牛车的跟拍镜头、秀丽的田园风光等,都使得自然风光与人物朴实纯真的性格交相辉映,具有一股传神的诗意内蕴。影片的最后,卧病在床身处绝望之中的琳姑奄奄一息,还在期盼和思念心爱的人,而此时的少爷得知后,也终于顾不上母亲的阻挠和威胁,冲出家门,向着琳姑的住所奔跑。这时影片借鉴好莱坞商业剧情电影中的惯用手法,“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平行蒙太奇使用显得恰到好处,一边是病床上殷殷期盼的琳姑,一边是乡间小路上拼命奔跑的少爷,成为好莱坞商业剧情片的惯用手法与中国家庭情感伦理剧题材相结合的良好案例。影片中字幕的使用也很有节制,克服了早期默片字幕冗长过多的弊病。影片中在情节关键处,会出现一些评论性的内容,不仅仅是对话和情节的叙述,更像是通过运用中国传统评书的手段给以呈现。默片时代,语言被严重压缩,这也就要求电影台词在叙事方面的作用必须更加简洁有力。该片的字幕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例如影片的开始就出现了如下的字幕“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这段字幕,就以诗歌的形式简洁有力地传达出了影片的主旨和象征深意。
除此之外,这部影片无论是故事、人物,还是叙述方式、字幕风格以及影像风格、造型风格等,都比较传统,具有真实的民国风味。尤其是影片中出现的少爷带琳姑去逛庙会的情节安排,不光具有情节建构的戏剧性、铺垫性;同时在视觉观感上,也展示了地道的民国小镇风味和风俗民情,具有很好的视像性和奇观性特点,更具电影化特色。
联华公司两位当时的巨星金焰和阮玲玉在该片中的精彩出演,也让该片增色不少。演惯了妖冶放荡女子的阮玲玉在该片中一改面目,以清纯质朴风格亮相,让观众眼前一亮,虽然其表演还有一些舞台化做作的痕迹,较之于其后期作品《神女》中炉火纯青的表演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相较而言,金焰的表演更加纯熟自然、令人着迷。更为有趣的是,1932年《桃花泣血记》去台放映,因为早期的电影为默片,因此需由剧情解说员来帮助观众欣赏与了解剧情。当时电影业者为了广为宣传以招徕观众,特别请担任电影旁白的詹天马依照电影剧情写下了一首《桃花泣血记》的歌词,并交由当时共乐轩西乐队指挥王云峰谱曲,后又请数名乐师编队在街上演奏宣传该片。当时的大众甚为喜欢这首台语歌曲,迅速流行,这引起了当时古伦美亚唱片公司老板柏野正次郎的注意,他决定将此曲灌录成曲盘来发卖,结果销售大发!古伦美亚唱片公司请来了当时的歌仔戏红伶刘清香化名纯纯担任主唱,没想到原本只是电影宣传曲的《桃花泣血记》竟一片而爆红!也因此拉开了台语流行歌曲的序幕,而主唱“纯纯”也一曲走红,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台湾第一代女歌星。由此亦可见,电影与大众流行文化之影响与引领之关系!
附:台湾《桃花泣血记》歌词,[詹天马,王云峰,1932(摘引自网络)]
人生亲像桃花枝 有时开花有时死 花有春天再开期 人若死去无活时 恋爱无分阶级性
第一要紧是真情 琳姑出世歹环境 亲像桃花彼薄命 礼教束缚非现代 最好自由的世界
德恩老母无理解 虽然有钱也真害 德恩无想是富户 专心实意爱琳姑 免惊侥负来相误
我是男子无糊涂 琳姑本正也爱伊 信用德恩无怀疑 两人结缘真欢喜 望要作伊的妻儿
爱情愈好事愈济 顽固老母真啰嗦 富男贫女盖不好 强制平地起风波 红颜自本多薄命
拆散两人的真情 运命作孽真侥幸 失意断送过一生 离别爱人盖艰苦 亲像钝刀割肠肚
伤心啼哭病倒铺 凄惨生意行无路 压迫子儿过无理 家庭革命随时起 德恩走去欲见伊
可怜见面已经死 文明社会新时代 恋爱自由才应该 阶级约束是有害 婚姻制度着大改
做人父母爱注意 旧式礼教着抛弃 结果发生啥代志 请看桃花泣血记
该歌词用民间传统叙事歌谣的《七字仔》来创作,歌词共有十二段,现在广泛传唱的仅有前四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