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纪录片影视聚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54|回复: 0

[深度解析] 许鞍华电影《女人,四十》 (1995)摄影手法、影片色彩及内容编剧深度鉴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7556
发表于 2022-6-6 23: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鞍华电影《女人,四十》 (1995)摄影手法、影片色彩及内容编剧深度鉴赏




许鞍华是香港近20年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她既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重要代表,也是香港电影开创以来最杰出的女导演。

许鞍华1947年5月23日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在澳门和香港长大,母亲是日本人,祖父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方面,对她有很深影响。自中学时代起就喜欢看电影,一些中外著名导演如张彻、胡金铨、白景瑞、戈达尔、科波拉,波兰斯基等,对她后来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72年,她在香港大学获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硕士学位。随后赴伦敦电影学院攻读电影专业。1975年学成返港后,曾为著名导演胡金铨担任助手,接着又转入无线电视台和香港电台电视部任职。在从事电视工作期间,她曾导演(狮子山下》《北斗星》《年轻人》等写实主义题材的片集,为香港廉政公署拍摄了宣传反贪污的片集,并去东南亚、墨西哥等地拍摄了纪录片《奇趣录》。这些作品深受香港和东南亚等地观众的欢迎。她在创作过程中所秉承的严谨与不妥协态度,尤为广大知识界所赏识。这种作风,一直保持至今。

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香港影坛曾出现了一种可喜的现象。一些曾在国外受过电影专业训练,并在电视界初露锋芒,或在电视界实干多年的年轻人,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新的创作视角与技巧,分别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如徐克的《蝶变》、严浩的《咖喱啡》、翁维铨的《行规》、谭家明的《名剑》等。其中,许鞍华所拍摄的《疯劫》(1979),以对电影叙述方式、手法和功能所进行的大胆探索,尤为引人注目。这些别具一格的作品,形成了一股生机勃勃的冲击力量,为香港电影界带来了活力。对此,香港影评界称之为“新浪潮电影”。这些年轻人则被称为“新浪潮导演”。

接着,许鞍华又以《撞到正》(1980)的丰富文化内涵,以及《胡越的故事》(1981)、《投奔怒海》(1982)的敏锐政治意识,显示了自己的实力,从而奠定了她在香港影坛的地位,并成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重要代表。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当初的新浪潮电影导演中尽管已有相当一部分人沉寂或随波逐流,她则一直坚持自己喜欢的故事,保持着个人的风格特色。身处以商业电影为主流的大环境中,许鞍华虽也有时感到困惑、迷惘,甚至不知所措,但对电影事业的忠诚,仍使她保持良知。在其以后拍摄的《倾城之恋》(1984)、《客途秋恨》(1990)、《上海假期》(1992)、《女人,四十》(1994)、《半生缘》(1996)、《千言万语》(1999)、《男人,四十》(2001)、《天水围的日与夜》(2008)等各种类型作品中,无论是成功的或是不太成功的,都一直贯注了对人的关怀和对现实与历史环境背景的触及。这种始终如一的创作意念,在香港影坛是较为罕见的。

以轻喜剧和纪实风格拍摄的《女人,四十》是许鞍华导演生涯中继《投奔怒海》后的又一高峰之作。该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提炼,真实而又生动、幽默地表现了现代社会中无法忽视的老人问题以及一名香港中年妇女在来自家中老少三代和工作上的压力面前,是如何巧于应付和排除困境的。许鞍华继续着她影片中的人文关怀,把这样一个严苛的题材拍得游刃有余。

叶芝在《当你老了》里面写道,“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脸上痛苦的皱纹”。王道乾译的《情人》的开头也写“我已经老了…”。但是如果那些痛苦的皱纹并非来自洞察人生的睿智;如果那些经年累月的智慧悄然之间全部消失无踪,留下的是一个衰老疲惫的躯壳,一切就不再需要言表。许鞍华拍的《女人,四十》对准了老人,似乎可以嗅到那些老了带来的气味。但是更多让人感喟的却是那些老去的灵魂:唱着粤曲《凤阁恩仇未了情》的奶奶;忘记了一切,也没有忘记自己昔年荣光的空军英雄爷爷;还有自知将逝,对着她已然痴呆的丈夫叫“鹏哥”,要他下辈子作自己老婆的霞姨。有一天,所有人都会老去。这其实是个会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每天也都在发生的故事,毕竟任何人家都有老人。但因被许鞍华看见,被她表达,一切似乎不一样了。那些肮脏的街角食肆,拥挤的电车,逼仄的楼梯间,在她温婉的眼睛里,透出暖暖的光辉来。那些牛腩、丝苗米、鱼蛋、烧鹅,一日一日地散发着日子特有的味道,醇厚而温暖。

《女人,四十》属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具有很强的写实性。但是导演并非一味宣泄现实世界的劳顿、困苦、彷徨、平凡与琐碎,在影片的结尾处,添加了一笔浪漫主义的情调,最喜欢那段夏日的花雪,都是飘飘洒洒的花朵,飘荡在萧芳芳和乔宏老爷子身上,还有最后老爷子指着远处的一抹青山,对儿媳神秘地说:“那里有个仙女在等我…”。直至老爷子去世后,天台真的是白鸽满天。正如海德格尔不止一次引用的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大地之上。”诗意的华彩使影片超脱于平庸的生活,升华出了一种明亮又温馨的情调。

《女人,四十》的成功是与萧芳芳的精彩表演分不开的。香港演员表演大多贴近生活的自然形态,表情、动作、说话都尽量不超过生活中应有的尺度。萧芳芳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她7岁从影,出演过400多部影视片,在演艺生涯中有过多次辉煌。在《女人,四十》里,萧芳芳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她出演的阿娥一角,表演艺术不仅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全片中呈现出的那种生活实感和高度心理属实性的演技。影片开始时,她品尝菜的味道,坐公车时,随意地将票噙在嘴上…这些就像拿着摄影机到生活中,随便找到一个家庭主妇偶尔拍摄到的镜头。阿娥既要处理好厕纸厂里的业务,还要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公公,在快要上班的时间里,她几乎像跑步一样去为公公联系托老所。人物虽处境艰难,但乐观果断、行动矫健,性情丰富而多变。当她见到得了绝症的霞姐在向患痴呆症的老伴伤心诀别时,她下意识地流出了同情之泪。这组镜头,导演没有用近景特写去表现角色的情感,而是用中景、大中景去拍摄,可仍然十分吸引人,演员像是完全释放了身体,人性的能量融到角色的感觉中去了。

萧芳芳有40余年的表演经验,她肯定是很有表演技巧的,但有技巧而看不出是技巧,这使她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她确实是全神贯注于角色心灵的张扬与呈现中去了。
《女人,四十》虽属于许鞍华的巅峰之作,但今天看来也有令人遗憾的瑕疵。电影是协作性强的集体工作,导演是要有能力把所有别人的东西引证来最终变成自己的,这包括剧作、表演、摄影等各方面的因素。一个步骤没走好,最后的缺憾就会留在作品里,该片的故事意念来自一个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家,但我们看到初始意念与拍完的影片在重心上发生了偏移,这也是整部电影给人有些失衡感的根本原因。最初的动机显然是在老人家身上的,最后的重心却落在了儿媳阿娥身上。是从关注社会老人问题的点人手,慢慢衍生出的一个勤俭持家的中年女性的故事。谈到《女人,四十》的创
意时许鞍华自己说:“基本上是希望很一般的家庭,借以点出他们都有很多潜在的中年危机,但又缺乏沟通。”事实上这个意念并没有涵盖整部影片的铺陈。作为导演,一且失去对整部影片的事先宏观走向的把握,必定会在节奏控制上,甚至意念传达上都出现向题。《女人,四十》表现中年女性的生存压力、心理危机,在急促的紧迫感里,应该找的是“偷得浮生半日闲”那么一种情绪流。但是整部片子的步调一直都很烦躁,没有把喘息与舒缓的片刻糅合进整个匆促的节奏当中。只是到了结尾,才有阿娥在屋顶上喂鸽子的一段安详片刻。这迟来的片刻将这位中年女性承受的压力,及其虽无能力改变现状但仍乐天知命的生命力准确地表现了出来,而且传达出一个中年女人开始感受到生命将要步入晚年时的不安和顺从。
处在商业体制里的许鞍华一直在寻找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平衡点,其中有成功之作也有失手之作,难能可贵的是她的坚持,我们期待她能拥有更大的成功。







小贴士:【影视自媒体解说文案请移步:夏至文案解说网 www.xiazhi.vip

上一篇:许鞍华电影《女人,四十》 (1995)内容简介-剧情故事梗概
下一篇:周晓文电影《秦颂(1995)》内容简介-剧情故事梗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众纪录片影视聚合

GMT+8, 2024-11-15 13:44 , Processed in 0.11115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小众纪录片影视聚合 @2010-2023

Copyright © 2010-2024, https://www.xzjlp.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内容链接、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本站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到【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